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二章 主要与次要(2 / 2)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军队的要任务是巩固本土外围防御圈,应付即将开始的战略轰炸。

在具体方面,主要有两件事要做:一是立即对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动反击,削弱美军在该地区的战略打击能力,从而减轻本土外围防御圈的压力;二是尽快完善这条战略防线,即出兵攻打新加坡。

除了这两个主要任务,还有两个次要任务:一是加强本土北方防御部署,提高对俄罗斯的警戒级别,防止遭到来自俄罗斯的突然打击;二是尽快出兵中东,帮助埃及与叙利亚稳住阵脚。

想明白后,牧浩洋在天亮前让秘书安排了高级将领会议。

吃了早饭,视频电话">会议就开始了。

对于牧浩洋提到的问题,戚凯威、母祁铁与庞跃龙都表示忍痛,而且各自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反击问题上,母祁铁提议动用战略轰炸机与中程弹道导弹,重点打击关岛与澳大利亚的美军基地,并且安排部署在扶桑、琉球群岛、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的战斗机掩护,以增强轰炸机的突击力度。

对此,牧浩洋没有反对,只是提到反击以打击军事目标为主。

随后,庞跃龙提出,应该尽快加强在扶桑、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与印度尼西亚的军事部署,应对美军有可能在这些方向上起的登6作战行动,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在西南太平洋上起两栖进攻。

对于前者,牧浩洋表示赞同,但是并不支持立即动两栖进攻。

原因很简单,没有制海权,两栖进攻显然等于白谈。

问题是,庞跃龙坚持认为两栖进攻是拖延美军战略进攻的最佳办法,而且6战队登6成功之后,可以利用庞大的战略运输机群,以空运的方式投送作战力量,降低对海运的依赖程度。

在庞跃龙的坚持下,牧浩洋没有反对,只是让戚凯威也加入了进来。

说白了,如果要打一场以空运为主的地面进攻战,肯定少不了6军的份,因为战略空运本身就是为6军量身定做的。

在北方防御问题上,戚凯威的答复非常直接:他已经在北方部署了四个集团军,其中两个在东北、两个在西北,而且正在动员四个预备集团军。在战争动员开始之后,还能在北方增加一百万兵力。

按照戚凯威的估计,这些部署足以阻吓俄罗斯。

至于驰援埃及与叙利亚,戚凯威的立场更加明确:在海运不畅的情况下,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经巴基斯坦、伊朗与伊拉克,通往叙利亚的铁路,而伊朗与伊拉克保持中立,所以先得在外交上做文章。

按照他的估计,如果拉拢了伊朗与伊拉克,这条战略铁路线至少能够支持一个集团军在中东地区作战,至少能够稳住叙利亚,在戈兰高地方向上对以军构成严重威胁,从而迫使以色列国防军转移重点。

当然,前提是必须拉拢伊朗与伊拉克。

在最为重要的问题上,即攻打新加坡,戚凯威的态度比较保守,但是也很乐观,即中国部署在东南亚地区的空中力量足以抵消美国海军的优势,把美军舰队挡在战场之外,只是需要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提供更多的军事基地,并且在作战行动上予以配合,6战队也应该出一分力。

针对戚凯威提出的问题,庞跃龙的答复很简单:如果6军不愿意出兵,6战队愿意担负起攻打新加坡的重任。

如此一来,牧浩洋就顺水推舟,对6军与6战队的部署做了明确安排。

6军主要负责本土北方警戒,以及在外交取得突破之后出兵中东地区。6战队主要负责加强本土外围防线,为攻打新加坡做准备。除此之外,6军与6战队还应该各自抽调出部分兵力,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动战略反击,即在西南太平洋上动两栖进攻,迟滞美军的进攻行动。

总结下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外交上。

除了伊朗与伊拉克仍然保持中立之外,作为中国盟国的印度尼西亚也暂时没有向美国宣战,而在攻打新加坡的战斗中,印度尼西亚是必不可少的战略屏障,因此必须尽快让印度尼西亚参战。

会议结束的时候,牧浩洋收到了“福州”号沉没的消息。

没有时间让他悲痛,因为他必须立即找到杜小蕾,让总理在外交上下点功夫,让那几个摇摆不定的国家选择立场。

第二十二章主要与次要

第二十二章主要与次要,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