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七章 全面动员(2 / 2)

原因很简单,科学家已经出警告,气候变化只会减弱,而不会消除。

也就是说,就算能够阻止北极冰盖融化,全球气候也将变得不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对北半球国家来说,变化无常的气候必然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在今后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内都无法恢复正常。

这样一来,对于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达国家来说,肯定得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全面动员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工业。

十二月初,北海道的飞机组装工厂就已正式动工。因为完全按照战时标准进行,所以工程进度快得惊人。按照牧浩洋提交的报告,最快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底,组装厂就能完成第一批平流层飞机的组装工作。为了确保各国生产的零配件及时运到,中国海军还将对根室港进行扩建。

此时,各个国家已经按照分工,完成了所属设备的研制工作。

按照计划,十二月三十一日,在科学家对火山喷造成的影响作出总结之后,各国将正式启动生产线。

也就是说,组装工作有往在一月二十日开始。

可以说,各项工程都在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当时,中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只用了一周就完成了静电吸附装置的开工作,美国的航空工程师只用了十天就完成了机翼的设计工作,欧洲的工程师只花了半个月就设计出了机身主体结构。

这个度,在和平时期根本无法想像。

当然,这还不是最高效率。

按照计划,组装厂投产后,每天将生产五百架平流层飞机,平均每小时二十二架,按照每三天检修一次的频率,要不到一年就能完成十万架的组装工作。此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第二座组装厂的场地,如果需要制造更多的平流层飞机,最快能在二零三七年三月底让第二座组装厂投产。

如果两座组装厂以最大效率开工,一年之内能组装二十万架平流层飞机。

当然,各国的生产车间也得按照同样的级别提高生产效率。

十二月十五日,在钻探工作完成了百分之八十时,四方军事人员开始进行核弹头的安放工作。

为了避免核弹头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失控,都进行了特殊处理,比如在外面裹上蒸式绝热层。只是这也只能保证核弹头在地下存放十二天,因此必须在十二天之内引爆,不然将完全失效。

这一天,在冰岛附近徘徊的各国舰队也开始撤离。

根据科学家预测,火山喷后,将把整座冰岛送入平流层,也将引十四级以上的级海啸,整个北大西洋都会受到影响,就连南大西洋都会遭到波及,不但附近的舰艇船只需要撤离,连沿岸港口与城市也得疏散。

正是如此,从当天开始,北大西洋沿岸港口里的船只开始转移。

主要避难场所是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以及北美洲的墨西哥湾。

最大的问题,还是疏散沿海城市的居民。要知道,欧洲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美国与加拿大百分之四十的人口都居住在北大西洋沿海地区。受影响最大的是加勒比海国家,因为级海啸很有可能吞没这些岛屿,必须进行全国性疏散。英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必须把所有人员撤往苏格兰高地。

所幸的是,这只是临时影响。

海啸的持续时间最多数日,因此在海啸过去之后,疏散的人员都将返回家园,要做的也只是清理海啸造成的影响。

这个时候,全面动员的效果显现了出来。

在政府的强制措施下,疏散工作进行得非常迅。

十二月二十五日,核弹头安放工作完成,五千枚核弹头全部安放到位,四方军事人员在当天晚上开始搭乘飞机撤离。

为了确保所有核弹头同时起爆,军事技术人员对引爆作业做了精心安排。

比如,用来引爆核弹头的电线都用标尺丈量,每条电线的长度完全一致,确保所有核弹头同时收到起爆信号。

二十六日凌晨,全世界数十亿人都守在电视机、电台旁边。

起爆时间将由气象学家确定,即在气象条件符合要求的时候,才能引爆核弹头,确保能有足够多的微尘进入平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