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七章 错失良机(2 / 2)

作为战败国,印度不会坐以待毙,反而会更加重视国防建设,甚至会把国防建设当成头号重任。

这也正好符合美国的胃口,因此美国会不遗余力的支援印度。

同样的道理,日本也会帮助印度重建军事力量。

南亚不会迎来和平。

“那么你认为,我们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吗?”

“没有任何疑问。”牧浩洋回答得同样干脆。

二部已经证实,印度丧失了核能力,即便还有几枚核弹头,也没有多大威胁。至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印度的战略威胁可以忽略不计。等到印度展起来,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将大幅度增强。

在下一场战争中,中国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照你的意思,我们应该转移战略重点?”

“进军南亚,目的不是为了打垮印度,也不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是从根本上确保我们的战略航线不会受到威胁。问题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这段航线必须经过南海,而我们至今没能控制南海。”

“也就是说,得把重点转向东南亚?”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利用南海争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增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最好能够取代美国。”

“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肯定需要很多时间,所以得抓紧。”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你去找腾耀辉,就谈这件事。”

“这……”

“我那里有一些资料,你可以拿去看看。理清思路之后,再去找腾耀辉。”黄峙博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他是聪明人,你不需要明说,只需要强调一个问题,即我们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不进则退,没有第三种选择。”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黄峙博与腾耀辉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建军思想上,即黄峙博强调展一支攻防兼备的军事力量,而腾耀辉更加注重海军,认为应该重点建设一支进攻型海军,而不是花更多的力气去整编6军。

除此之外,两人有非常多的共同点。

最突出的,就是两人的战略思想完全一致,都认为应该奉行扩张性军事政策,而且应该重点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在大战略上,两人都认为,只有强硬的对外政策,才能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当然,这也是受傅秀波的影响。

正是这个共同点,决定了腾耀辉不可能成为易援朝的代言人。

原因很简单,在对外政策上易援朝过于懦弱,认为傅秀波推行的扩张政策太过激进,应该更加温和一些。

二十年前,易援朝的认识没有错。

可是现在,温和政策肯定不会有任何好处。

这不是个人野心,也不是国家野心,而是国家展的必然规律。

早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前,傅秀波就提出,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全球利益,才能推动国家继续展。按照一些学者的评论,正是傅秀波在二零一三年表的这篇讲话,激化了中国与美国的矛盾,促使美国动第二次朝鲜战争。

事实上,傅秀波在表这篇讲话的时候,中国已经没有退路了。

到二零一三年左右,二零零八年爆的金融危机不但没有消退,还开始扩散,对实体经济构成了影响。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中国不采取特殊政策,必然成为这场由西方金融集团故意引的金融危机中的最大受害国。至于最终的结果,肯定非常悲惨。在成为了西方金融集团的牺牲品之后,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积累的建设成果都将付诸东流,甚至有可能丧失经济主权,在经济上沦落为半殖民地。

中国要想取得突破,就得寻找出路。

从经济展规律上讲,中国要想继续前进,也得寻找出路。

原因很简单,当十四亿人过上了基本富足的生活,希望过得更好,就不能仅仅出售廉价的劳动力,必须进军高附加值产业,在高端行业挑战西方达国家,通过经济结构转型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可以说,中国与西方达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即便是和平崛起,也迟早会取代美国。

事实上,中国根本不可能和平崛起。原因很简单,如果不对政策做出调整,就没有崛起的机会;如果调整对外政策,就不是和平崛起。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永远也不可能指望通过别人的施舍变得强大。

如果中国只是一个小国,也许还能依靠以美国为的西方世界,就像新加坡一样,步入达国家行列。可惜的是,中国不是小国,而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只要中国成为达国家,就必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也将越西方文明。

显然,美国与西方世界绝对不会让中国展壮大。

既然不可能通过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中国就只有一个选择,用实力去争取应该得到的东西。

这是傅秀波等政治家的认识,也是牧浩洋等军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