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章 破局(2 / 2)

“那也不怕,寇家在长沙本也是势力不小的豪强,只要有寇封当面劝说寇家的长辈,拿下长沙作为落脚点不成问题。”

“此事事关重大,容我考虑考虑。”徐庶没有马上答复魏延,在将魏延打发走以后,徐庶立刻命人将魏延所提的计划转告给了汉安军的司马懿。

徐庶与司马懿是同窗,二人与庞统、石韬号称水镜四友。眼下石韬在朝廷中枢担任荀彧的副手,庞统又远在上党为张辽出谋划策,就数司马懿距离徐庶最近。在徐庶有些难以决断的情况下,听听自己最信任的朋友的意见,无可厚非。

而被徐庶信任着的司马懿此时正在苦思破敌的良策。诸葛亮与司马懿,上辈子的仇人,这辈子的对手,二人早在水镜书院求学期间就不对付,常常发生争执。后来二人先后出仕,司马懿投了朝廷,诸葛亮则接受了刘备的招揽。

分属不同的阵营,敌对的关系没有改变,司马懿与诸葛亮依旧需要分出一个胜负。只是与诸葛亮相比,司马懿的日子明显要舒服许多。刘备手底下人才匮乏,又因为屠城一事气走了马氏兄弟,这样一来,荆南的政事便堆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虽有蒋琬、娄圭等能人在旁协助,但相比起只需要专心军务的司马懿,诸葛亮要劳累得多。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诸葛亮与司马懿本就在伯仲之间,但五年的时间,一个心无旁骛专门钻营军略,另一个则是要担当多面手,什么事都要操心。此消彼长之下,眼下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已经不存在什么差距了。

可也正是因为没有了差距,都能猜到对方的意图,所以二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失了先手。徐庶命人送来的消息仿佛为司马懿拨开了头顶的云雾,既然正面奈何不了诸葛亮,何不另辟蹊径?或许会有转机。

……

在刘备、诸葛亮苦思破敌良策的时候,江陵水军悄悄动手,由魏延率领五千人马乘船驶入洞庭湖,杀奔长沙。

长沙本有刘琦水军据守,后来刘琦率部投靠了朝廷,长沙的防务也就交到了新任水军都督李严的手上。只是当时李严接手的也是个烂摊子,没有多余的人手兼顾长沙,便让冯习、张南自己在长沙募兵。这次冯习、张南战败,被汉军俘虏的水军也多是出身长沙。

五千青壮,就意味着五千个家庭,冯习、张南的失败,也意味着长沙本地的人口损失。刘备虽及时派人前来慰问,但失去亲人的长沙人对刘备的恨意,却并没有减弱几分。

眼下据守长沙的水军人数并不多,而且还多是自其他地方调来的老弱残兵,就凭这点人,压根就挡不住魏延麾下的五千精锐,而且魏延事先已经命寇封提前返回了长沙。汉军兵马一杀到城下,城中的寇封立刻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

没想到城中有变的守将高翔正与魏延激战,见城门失守,不由方寸大乱,叫魏延趁机一刀砍落马下。高翔死后,长沙郡守刘度见势不妙,本想带着儿子刘贤出逃,不想却叫寇封带着人堵在了府中,只得投降。

“寇封,能得长沙,你当是首功。”魏延高兴的对寇封说道。

“魏将军客气,若没有魏将军,寇封哪有功劳可立。”寇封谦虚的说道。

魏延贪功,此番徐庶令他挂帅,可算是让他逮到机会表现了。在与寇封相互吹捧了几句后,魏延让寇封留守长沙,自己则领兵三千,对外诈称五万人马,杀奔桂阳郡。不指望拿下三地,只需要荆南乱起来,人心惶惶,魏延的目的就算达到。

而事实上也正如魏延所预期的那样,在自己率部离开长沙没多久,荆南四郡的人心乱了,谣言四起,直接影响到了正在夷陵与汉安军对峙的刘备军的军心士气。

荆南四郡是刘备军的根,除了大部分人出身荆南四郡,剩下的一小部分人也大多数都在荆南娶妻生子。现在一支汉军杀入荆南轻取长沙,并且正在向桂阳挺进,家人都在荆南的人怎能不担心。

“军师,怎么办?”刘备问计诸葛亮道。

诸葛亮也是紧皱眉头,在刘备等不及的催问了两遍以后,这才开口说道:“主公勿急,亮料定此时正在荆南捣乱的汉军人数不多,可命李正方领兵一万前去清剿。”

“好,那某这就下令命李正方领兵。”

“主公且慢,还有一事需提醒李正方,让他先取长沙,再谋魏延。同时调集水军确保长沙无恙。”

“好。”刘备毫不犹豫的点头应道。

正在伤心水军损失惨重的李严得到将令后立刻出发,赶往长沙,李严很聪明,而且艺高人胆大,他一面命人打出自己的旗号大张旗鼓的自公安出兵赶往武陵,自己则带着主力乘坐战船走水路赶往长沙。

江陵水军大意了,文聘没想到李严有如此大的胆子,在水军惨败以后还有胆子开船在江上行驶,以至于叫李严暗度陈仓的计策得逞,直到荆南水军到达巴陵时才被发现。

……

“怎么办?怎么办?”长沙郡守府,已经得知李严率军杀来的寇封正在苦思应对之策。魏延只给自己留下两千人,可仅凭这两千人,寇封实在没信心能守住长沙。一旦长沙失守,出征在外的魏延就成了“孤魂野鬼”,而自己建功立业的美梦也终成泡影。

“封儿,何必惊慌?”就在寇封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门外传来一老者的询问。

“二叔公,您老人家怎么来了?”寇封一见来人赶忙迎上前问道。

“呵呵……我来自是为你排忧解难。”老者微笑着说道。

“二叔公,计将安出?”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寇封连忙问道。

寇封的二叔公在长沙可算是德高望重,此番寇封能够如此轻易的控制城门,也是多亏了这位二叔公的帮助。

“封儿,你所虑者不过是兵力不足,但长沙并非无兵,只是不在官府的手中罢了。”

“二叔公,你是说各家的那些私兵?他们怎么会在这时候把兵借给我?”

“呵呵……你觉得眼下局势尚不明了,所以他们不会出力。可你为何不想想,当初若是他们肯派人协助刘度守城,你又如何那样轻易的便能打开城门。”

“二叔公的意思是,那些人也心向朝廷?”

“不是他们心向朝廷,而是他们心里清楚,依靠刘备并不能保住他们的家业,唯有依靠朝廷,才能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一时的利益得失并非他们所虑,他们考虑的是将来。”二叔公耐心的对寇封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