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1章 内乱(2 / 2)


这里面,又集中体现在能源上。

别忘了,阿盟集团的产油国已经开始对印度实施石油禁运,而且范围还在扩大,比如开始限制第三方替印度代购石油。

虽然有一定的战略储备,但是要不了多久就要耗光。

在此之前,印度当局还能够用卢比支付相关的款项,然后通过正常方式兑换,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显然,在战争期间,这就不可能了。

虽然美国当局一直声称支持印度,也确实为印度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是美国的页岩油开采商可不这么看。

在开战后不久,美国的几家页岩油开采企业就向印度提出,只接受现款交易,而且得使用美元,即印度在购买页岩油的时候,在油轮离港之前就得付款,而且必须是印度本来就很紧缺的美元。

美国都是如此,俄罗斯就更加如此了。

虽然俄罗斯总统一再表示对印度的处境感到同情,但是在石油贸易上,依然坚持印度支付现款。

当然,俄罗斯没有那么苛刻,要的只是欧元与华元。

印度有那么多的外汇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连石油贸易都是如此,军火贸易就更加如此了。

可以说,当时除了美国与日本提供的有限的军事物资援助,印度几乎没办法从国外获得军火。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没钱。

相对而言,能源的问题较为突出。

在开战的第10天,考虑到战争还会持续很久,印度当局公布了第一份禁售令,开始限制国内的能源消费。

在道禁售令,成为了引爆印度国内矛盾的导火索。

为啥?

在很多偏远地区,汽油、柴油与煤油是主要能源。

要知道,印度的国家电网并不发达,很多偏远地区靠油灯照明,有的地方甚至需要用柴油机发电。

此外,印度各个大城市的居民也需要各种燃料来维持正常的生活。

当然,受到限制的平民,肯定不是富翁与官员。

其实,很多印度富翁有自己的油库,有的甚至能够自行走私石油。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夏收,还有马上就要到来的旱季,印度各地对能源的需求本来就比平常多。

现在,限制石油消费,必然会对生产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很多印度人会丧失一年的劳动成果。

可见,印度的国内局势一点都不容乐观。

可惜的是,印度当局并没有认清这一点,或者说是不肯承认,而且还在想方设法转移国内矛盾。

怎么转移?

当然是向外转移。

按照印度当局的宣传,现在的困难处境,就是***的罪,因为众多阿盟产油国不再向印度出售石油。

当然,也是巴基斯坦的罪。

还有华夏。

总而言之,印度遭遇的所有苦难,都是在这些国家所造成的,而印度当局一直在为人民谋福利。

当然,印度也一直在抗争。

印度当局不肯谈判,还要继续打下去,那么这场战争也就只能继续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