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62章 伤亡惨重(2 / 2)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拉合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

虽然巴基斯坦西部的战略公路与铁路已经修通,但是在横贯巴基斯坦的交通干线上,东部的公路与铁路依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是连接巴基斯坦南北的大动脉,也是巴基斯坦军队必守的战略要点。

只要拉合尔沦陷,巴基斯坦就将变得极为被动。

别忘了,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就是败在拉合尔。

因此,巴基斯坦需要通过空中打击的方式来扼制印度的地面进攻,为拉合尔的守军争取到时间。

有趣的是,在进行反击之后,巴基斯坦并没有让部署在伊斯兰堡附近的重病集团南下支援拉合尔。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巴基斯坦或许是担心部队在运动中遭到轰炸。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虽然在第一轮交手中,巴基斯坦空军表现惊人,一举击落了50多架印度战斗机,自身的损失却微乎其微,但是在总体实力上,巴基斯坦空军依然不如印度空军,而且巴基斯坦空军并没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更何况,印度空军还有数十架F-35AI。

如果没有战场制空权,就让地面部队大范围转移,后果将难以设想。

以印度空军的实力,肯定能调集上百架战斗机,对从伊斯兰堡南下,前往拉合尔的巴基斯坦装甲部队发起打击。

只是,印度空军并没有在天亮前发动第二轮空中打击。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印度空军的作战计划中,当晚确实还有一次空中打击,重点对付拉合尔附近的巴基斯坦地面部队。

那么,印度空军为什么没有再接再厉?

很简单,损失太大了。

显然,在开战之前,印度空军的高级将领肯定没有想过,会在第一轮攻击中损失50多架作战飞机。

要知道,这个损失率超过了百分之十。

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印度空军觉得能够把损失率控制在百分之一左右,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二。

也就是说,印度空军认为最多会损失十架战斗机。

与惨重的损失相比,印度空军只完成了不到百分之六十的打击任务,而且其中一些是否真的完成,还值得商榷。

此外,巴基斯坦空军只损失了几架战斗机,完全可以忽略。

显然,巴基斯坦空军还有足够的战斗力,而印度空军已是强弩之末,继续发动第二轮打击,只会遭受更惨重的损失。

当然,这也与巴基斯坦的反击有关。

在第一轮打击结束的时候,印度军方发现,部署在新德里西南的,原本计划充当前锋的地面部队遭受了重创。

也就是说,地面进攻必须推迟。

如果地面进攻不得不推迟,就肯定得对空中打击做出调整,也就没有必要按照原计划发动第二次袭击。

可以说,印度空军并没有在这次突袭中占到便宜。

在突袭结束的时候,印度空军才发现,有没有突袭都一样,因为接下来仍然得跟巴基斯坦空军争夺制空权。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需要制空权。

接下来,谁能掌握战场的制空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并且在不久之后取得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