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九十章政变(上)(1 / 2)





  “康将军,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你!”

  在英国人的军舰上,乔尼中校神色肃穆:“在我们刚刚靠岸补给的时候,得到了一个让人非常沮丧的消息,贵国的大皇帝咸丰陛下,不幸离开了我们!”

  “什么?”正在甲板上眺望着远处的康雪烛整个人都怔在了那里,一动不动,好像傻了一般,良久,才缓缓转过了身子:

  “乔尼中校,请您再说一遍!”

  “贵国的大皇帝陛下,逝世了,是的,死了.......”

  “皇上,皇上!”

  康雪烛在这一刻面色死灰,脸上的肌肉不断颤动着,渐渐的,就连身子也都开始抖动起来,然后双膝慢慢朝京城的方向跪了下来,如丧考妣的嚎啕大哭:

  “皇上,皇上!”

  仅仅哭了几声,康雪烛忽然站了起来,死死地盯着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乔尼,好像在那自言自语:

  “不好,大行皇帝忽然驾崩,朝廷必然有所事端会发生,一定......”

  乔尼根本不知道这个人在那说些什么,有些无奈地耸了一下肩膀,忽然,康雪烛急切地说道:“中校,从这到京师还需要多少时间?”

  “我们已经尽力快了,如果一切顺利,并且一路没有遇到叛军阻挠的话,我想,四到五天我们就可以到达了.......”

  “慢了,慢了。”康雪烛一迭声地说着,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大叠银票:“中校,从现在开始算起,两天之内能够到达京师,这里的十万银票,全部都是你的,每早到一个时辰,我再多给你加一万两银子!”

  看着这叠厚厚的银票,乔尼吹了一声口哨,猛然转过头去,用他能够喊出的最大声音喊道:

  “全速前进!”

  ......

  京城。

  慈禧太后拿着一块玉佩愣愣地看着,那玉佩想来年代久远了,上面写着一个“兰”字,这是新军统领康雪烛前些个日子托人孝敬给自己的,听说是在一座古庙里发现的。

  玉佩固然珍贵,可慈禧太后什么样的珍贵物什没有见过?不过这块玉佩难道就难得在上面的那个“兰”字,或许是在隐隐意味着什么?

  慈安太后走了进来,慈禧急忙收好了玉佩:“姐姐,情况怎么样了?”

  “老六已经安排好了,不过因为反贼北犯,所以现在京城里的全部军权都抓在肃顺那一些人的手里,就连咱们宫中侍卫也归肃顺统一调配,老六手里可用的人实在太少。”慈安有些无奈:“老六说了,要想成就这件大事,就必须要等一个人回来。”

  “谁,还有谁能帮到咱们?”

  “新军统带,兵部侍郎康雪烛!”

  “他?”慈禧下意识的摸了一下怀里的玉佩:

  “他远在两湖作战,听说英国人已经不管他们了,他们能不能撤退还难说的很,即便成功撤退了,可两湖离咱们这路途遥远,只怕等他到来,咱们早就已经......”

  “老六说康雪烛一定有办法及时回来的,信誓旦旦的很!”

  正在那里说话的时候,忽然报恭亲王到了,两宫太后赶紧让人把恭亲王宣进来,一走进来,恭亲王给两宫太后请了安:“太后,我有一个小小的戈什哈,和我一起来到宫中,请太后宣召!”

  两宫太后互相看了一眼,恭亲王话里可透露着古怪,一个小小的戈什哈,有什么资格得到太后召见的份?可既然恭亲王这么说了,其中必然就有他的道理!

  那戈什哈低着头进来,恭亲王以目视太后,太后很快会意,让一些太监宫女退了出去,那戈什哈这才跪倒在了地上,低声说道:

  “臣新军统带,兵部侍郎康雪烛参见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

  两宫太后怔了在那里,这么快?康雪烛这么快就来了吗?还是西太后反应的快:“康大人快快请起,远来辛苦!”

  “臣不辛苦,臣心里只有悲苦!”康雪烛站起了身子,满脸悲哀:“臣听说大行皇帝去了,臣心里苦啊......”

  这一句话又说的太后嘤嘤哭泣起来,恭亲王叹息一声:“太后,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西才,你和太后说说你是怎么来到京师的。”

  康雪烛肃手站在一旁,平静地说道:

  “臣带着五百精兵从两湖脱身,随英夷舰队返回京师,路上听闻噩耗,臣料定京城里必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所有臣就用全部身家十万两银子买通了英夷军官,全速航行,这才于今日凌晨到达。

  臣来了之后,见京师里戒备森严,猜测着一旦臣出现的话,必然会很快传到那些人的耳中,所以臣把兵士安置在了英国人的船上,只身一人化装打扮前往恭亲王府中,恭亲王这才把臣带到了宫中......”

  “康大人真乃智勇双全之士也。”东太后赞了一句。

  恭亲王接口说道:“西才,京城里的这些事情,我在来的路上也都对你仔细说过了,你的看法是应当如何处置?”

  “肃顺专权,压迫两宫太后,此等贼子与张震何异,臣以为必杀之!”康雪烛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接着面向两宫太后,说道:

  “太后,康雪烛屡受大行皇帝大恩,无以为报,今愿起本部五百精兵,绞杀逆贼,卫护皇权,百死不辞!”

  两宫太后大喜:“康大人真朝廷栋梁,忠贞耿良之士!”随即,西太后又微微皱着眉头:“只是京城军权都在肃顺那一干人的手里,康大人却只有五百兵力......”

  “臣杀肃顺,如杀一狗尔!”康雪烛慷慨激昂,发现自己声音大了,急忙压低声音,朝着外面看了一下:

  “太后,兵在精不在多,要想成其大事,只需精心筹划,何须百万雄师?臣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三日之内必然擒获逆贼!”

  两宫太后和恭亲王见康雪烛说的如此肯定,心里都是欢喜异常,两位太后低声商议一会,东太后说道:

  “康雪烛听旨,晋康雪烛为协办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一切事物便宜行事!”

  “臣康雪烛谨领懿旨!”

  .......

  “中堂,康雪烛回来了!”

  “是吗?康雪烛这个时候怎么会回来了?”肃顺端起了茶碗,显得并不在意。

  “中堂,康雪烛回来后,直接去了恭亲王那里,随后恭亲王带着康雪烛化装成戈什哈的样子,一直去了太后那里,至于他们在里面说了一些什么,奴才实在没有听到。”

  “恩,知道了。”肃顺放下茶碗,淡淡说道:“去领个赏,回去好好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