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零八章内军外军(1 / 2)





  “张震,准备给我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啊?”

  忽然,左宗棠不阴不样眼的问了一句。张震在那怔了一下,随即变得眉开眼笑起来,只略略想了一下,随即说道:

  “季高先生,我委你为慎海亭侯,二等威将军,加‘奋勇’衔!”

  二等威将军,仅比石达开的翼将军略低一级,前面又加上了虽然没有什么实质含义,但却代表着荣誉的“奋勇”虚衔,张震对于这位“奋勇威将军”的器重也就可见一般。

  左宗棠撇了撇嘴,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可随即张震下面的话让左宗棠砰然心动:

  “季高先生,前些日子我们训练好的一批新的士兵,已经可以开赴战场,我本来想请威将军驻守安徽,不过目前安徽战事不紧,所以考虑了下,暂时请威将军驻守江苏,训练熟悉士卒,目前我军进兵河南、陕西等地,一旦得胜,需要一位得力要员镇守,到那个时候我还要麻烦威将军了,还请威将军千万不要推脱。

  我的新军火枪使用在八成以上,又配置大量火炮,咱也不说客套话,和威将军之前带过的军队,只怕稍稍有那么一点不同之处,威将军恐怕还要熟悉一下,才能把这支部队锻炼成无坚不摧虎狼之师!”

  对于封自己多大官职,左宗棠倒并不如何在乎,但是一支部队配备了八成以上火枪,又有大量火炮支援,的确正如张震说的那样,左宗棠从来也没有带过这样的部队。

  像左宗棠这样立志要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史书的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的。

  或许左宗棠降的并不是张震,左宗棠真正降的,是百战军,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左宗棠这样人物心中的一个梦想......

  而随着左宗棠的归顺,在百战军军事体系内,开始逐渐出现了“内军”和“外军”的雏形。所谓“内军”,指的是以谢逸、张荣沅、司马启明这些人为首,长久以来一直跟随张震南征北战的老部下。

  所谓“外军”,指的是石达开、李世贤、左宗棠这些降将。

  这虽然只是一些好事之徒私下里的叫法,但是“内军”“外军”之分,在某些方面固然能够激发起彼此竞争,在某种程度上短期内提高战斗力,但从长久来看,“内军”和“外军”之间本来就有着很难调和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外军”将领,大多提升迅速,比如百战军中唯一的一等和二等将军,都出在“外军”,但是在“内军”将领看来,无论那些降将取得多大官职,都无法和最早军政府制定的军衔相提并论......

  而在“外军”将领看来,军衔的迅速提升,极大鼓舞了他们的士气和信心,尤其是降将的身份,更加促使他们尽量的用战功来弥补,对于那些“内军”将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一致认为完全是靠了大帅之恩才攀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即便是在石达开率领的远征军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侯明这些人毫无疑问的应该归属到“内军”将领,尽管在作战时候,不非“内军”“外军”,皆都通力合作作战,但一到战斗空闲时候,这些将领之间泾渭分明,“内军”就是“内军”,“外军”就是“外军”,彼此之间绝不往来。

  做为统帅的石达开,从来没有什么内外之分,他所想的就是任何尽自己最大努力,尽快稳定四川形式,而自己部下之间的派系之分,也让石达开清清楚楚看在了眼里。

  石达开曾经举行过几次酒宴,邀请这些内、外军的将领一起喝酒,企图在酒宴之上缓和彼此关系,但效果始终都不明显。

  其实张震也很清楚这些情况,他曾经悄悄地对莫黑说过:

  “你们曾经几次劝说我登基称帝,当皇帝谁不想?说心里话我想,想的要命,当皇帝多好,君临天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可是现在看看咱们军队,我又觉得当了皇帝未必是件好事。

  你看看无论是我指挥的百战军,还是石达开指挥的远征军,居然给我弄了个内军、外军出来,现在我还活着,还能镇住那些将领,一旦等我死了以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势必爆发不可,真等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不太好收拾了!”

  莫黑有些不以为然:“大帅,像这样的矛盾,古往今来自古有之,也没有见到哪个英明天子毁在了这样的事情上,职下以为,要解决其实也简单,只要制定出了完善的制度来管理和监督这些将领,就不会出什么事情,这和当不当皇帝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完善的制度?我当然知道完善的制度有用。”张震笑了一下,好像在那沉思什么:

  “制度是皇帝定的,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有用,但皇帝一样可以破坏这个制度,因为皇帝的话是任何人都不能反驳的。可是在这位英明天子死了之后呢?继任的皇帝会怎么做?

  汉武帝、唐太宗,这些皇帝都算得上是英明天子了,可是到了他们儿子、孙子那一代呢?有采用分封制的,有采用中央集权制的,这些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但无论是分封制,还是集权制也好,到了后来,一个庞大的帝国总是会分崩离析!

  我张震算不得英明君主,可也还算有些作为,假设我登基称帝了,位置传到儿子手里,儿子想来也会有些作为,再传到儿子的儿子手里,那可就未必能够保证是个明君了。这一代一代传了下去,早早晚晚都有那么一天,我的子孙里会出现一个暴君、昏君,到了那个时候,到了那个时候,咱们一手打下的江山还能保住吗?”

  那天莫黑什么话也没有说,可是当等回到自己住处,见到亲信胡崖山的时候,莫黑的脸色却显得有些阴沉:“大帅,看来是不准备登基称帝了!”

  “大人,国岂可一日无君?我看这国家非得大帅为帝不可,那些什么洋夷的总统等等,决然不适合我泱泱中华,我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帝,岂能到了我们这里就坏了规矩?”胡崖山没有任何犹豫大声说道:

  “职下听说为人臣者,当不贪生,不畏死,斧刃相交,亦等闲视之。胡崖山不才,愿四处联系有识之士,苦劝大帅登基,大帅若执意不肯,胡崖山愿以死谏之,无非血流五步而已。天下不可一日无军政府,军政府不可一日无大帅,中华不可一日无帝......”

  “崖山,你是一个忠臣那......”莫黑颇为感慨,让自己部下坐了下来:

  “死谏是万不得已才做的事,目前我心中已经有了盘算,但目前情况大帅的确不宜立刻称帝,咱们权且忍忍......

  这段时候你给我去办一些事情,只要有了准备,咱们随时随地可以请大帅登基,大帅不肯,咱们就逼大帅称帝......

  只是这样做,却需要一个忠贞勇敢、做事果决精细之士,我看非你不可!只是,这事成了则是我朝第一功臣,万一不成不免人头落地......”

  胡崖山非但没有一点害怕,反而大喜过望:

  “此乃名垂青史第一功勋,胡崖山即便粉身碎骨,也感念尚书令大恩,若以胡崖山之心换我中华英明帝皇登基胡崖山纵死又有何憾!”

  在胡崖山这样的人看来,这种死法那是天下间最光彩的事情,莫黑非但不是在那害自己,反而把一个青史留名的大好机会放到了自己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