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五章 两强相争(1 / 2)

第五十五章 两强相争

因为在前几种战斗机上,只有一名竞标者进入验证试飞阶段,空军将在这个时候赋予新式战斗机正式编号,所以j-j-33项目进入验证试飞阶段,空军依然赋予了正式编号,只是在后面加上厂家后缀进行区分。

沈飞的是yj-31s与yj-33s。

这里的“y”,表示“验证”,即表明是验证战斗机,而不是量产型。在量产前,还需要修改很多设计,甚至得做大幅度修改,战斗机的很多地方,包括外形都会生变化,因此必须加以区分。

六月三十日上天的是yj-31s。

这也可以理解,空军是j-j-33的主导方,因此空军型是基础,海军型是在空军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为了降低研制难度,飞机制造厂肯定会先保证空军型,而不会先保证海军型。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

yj-31s的飞非常成功,由沈飞头号试飞员驾驶,在升空后盘旋了十五分钟,其间没有收起起落架,以便随时迫降。所幸的是,没有生意外情况。在初步检验了飞机的动力系统之后,飞就结束了。

按照沈飞的安排,yj-33s将在七月一日进行飞。

也就是说,沈飞同时完成了yj-31s与yj-33s的试制工作,并且同时生产了两架进行验证飞机。

显然,这与牧浩洋有很大的关系。

谁都知道,牧浩洋是海军大将,而且负责装备展工作。yj-31s与yj-33s能否迎得军方的合同,还得由牧浩洋说了算。如此一来,沈飞的负责人自然不会怠慢海军,也就把海军型的研制工作提前了几个月。

与空军型相比,yj-33s验证机的主要改进之处就是加强了起落架。

因为机身结构强度达到了十二g,已经过了海军着舰标准,所以没有必要专门加强机身结构。

与成飞不同,沈飞没有在yj-33s上耍手段。

当初,yj-25进行飞的时候,成飞故意采用了yj-22的起落架,以减低试飞难度,在进行着舰测试的时候,才换上了海军的起落架。为了这件事,牧浩洋还给成飞开出了一百五十万的罚单。

这次,军方明确规定,验证机在飞之后不得做任何改动,必须一口气完成全部测试。

yj-33s的飞工作也很顺利,只是升空后不到十分钟就降落了,根据沈飞提交的飞测试数据,应该是一组液压系统出了故障,为了安全起见,地面指挥中心提前结束了飞工作。事后查明,是连接左前缘襟翼液压系统的光纤上出现了一道裂缝,导致信号强度降低百分之九十,计算机认为是液压系统出了故障,出了故障警告。在更换了光纤后,j-33s在三天后进行了第二次试飞。

可以说,yj-31s与yj-33s都顺利完成了飞。

对此,牧浩洋也比较满意。

与j-j-32相比,yj-31s与yj-33s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翼身融合无尾气动布局,机身与机翼完全融合在一起,机翼的主结构由弹性复合材料制成、蒙皮由记忆材料制成,能够根据飞行状况自动调整外形与迎角,必要时也能由飞行员把机翼锁定在基本状态下,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气动效率,增强了机动性。

可以说,这个设计的优势非常明显。

在没有采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yj-31s与yj-33s的最大机动过载能达到十二g。如果使用矢量喷管,则能提高到十五g,甚至有可能达到二十g,而j-j-32在使用双作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最大机动过载也只有二十g,而前四批量产的j-j-32只配备了单作动矢量喷管,最大机动过载只有十五g。

当然,这个设计,也有较为突出的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弹性复合材料与记忆材料都非常昂贵,而且整体成型技术的成品率还不是很高。就算大规模量产能够降低价格,但是也比采用普通气动外形设计的成本高得多。

针对这个问题,沈飞也提出了改进方案,即采用普通气动外形,通过安装矢量喷管的方式来提高机动性。按照沈飞的试飞安排,第三架yj-31s与第二架yj-33s就将采用普通气动外形。

当时,沈飞这么做,也是想让军方相信,即沈飞有能力研制高端战斗机。

此外,这也与沈飞的野心有关,即yj-31s与yj-33s的高机动性得到认同后,很有可能取代部分j-3o与j-32,成为空军与海军的通用战斗机,在军方的第五代战斗机中占据三分之二的席位。

果真如此的话,高性能版的j-31与j-33就有望获得军方合同。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j-31与j-33能赶在空军与海军扩大制空战斗机规模之前完成定型设计,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沈飞力之后,成飞也不甘示弱。

八月底,yj-31c与yj-33c在成都完成了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