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九章 首轮空战(1 / 2)

第四十九章 首轮空战

.潜艇战,具有很大的隐秘性,也具有很大的**性。

确定“海蛇”号现了偷袭东海舰队的日本潜艇,而且已经与日本潜艇交火后,腾耀辉让周渝生调整了反潜作战行动,派遣更多的反潜直升机去协助“海蛇”号,并且从舰队里调遣了一艘攻击核潜艇。

接下来,腾耀辉就把重点放在了对空作战上。

五点不到,双方的战斗机在钓鱼岛东面大约五十公里处次交火。

这个地点不是双方战斗机所在的位置,而是双方战斗机的中线位置。

率先对阵的是海航的j与空中自卫队的f-15j机群。

这场空战,没有任何悬念。

虽然f-15j机群也得到了预警机的支持,但是没有舰队掩护,e-767没有前出,而是留在了冲绳附近,离战场四百多公里,仅能勉强探测到j群。在j群后方,之前在舟山群岛东面活动的kj-2ooo已经转移了巡逻区域,到达东海舰队后方一百公里处,离钓鱼岛不到两百公里。

这意味着,kj-2ooo可以准确掌握f-15j机群的行踪,e-767却无法跟踪分散后的j群。

细微的差别,决定了空战的胜败。

利用kj-2ooo提供的战场信息,打头阵的四架j率先向一百二十公里外的f-15j机群射了p1-12d中程空对空导弹。

此时,导弹的差距也对空战结果产生了影响。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p1-12被证明是一种性能先进的中程空对空导弹,与ai2oc相差无几,可是在ai2od面前,仍然差了一截,主要就是采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动机的工作时间太短,使得导弹的动力射程仅有六十公里,比ai2od短了很大一截,使志愿军的战斗机很难抢先开火。

战后,中国空军与海军联合投资研制采用冲压动机的p1-12d。

严格说来,p1-12d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在气动布局上也与p1-12有明显区别,比如使用了类似于r-77的栅格式尾翼。因为p1-12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名声大噪,很多国家都慕名而来,比如巴基斯坦在采购j-2o的时候,就点名要同步采购p1-12,所以为了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p1-12d沿用了编号,以p1-12的全面改进型面世。这种营销策略,在外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1-12d在二零一六年装备队之后就打开了海外市场,在两年内就外销了上千枚。

与p1-12相比,p1-12d的最大改进就是动力射程增加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当然,要把p1-12d的性能完论最大射程过一百五十公里,所以需要能够锁定一百五十公里外的火控雷达作支持。

在海航,j第一种具备锁定一百五十公里目标的制空战斗机。

相对而言,f-15j使用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就没有这么明显的射程优势了。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主要中程空对空导弹是aa-4,即日本利用aim-7f“麻雀”的技术,自行研制的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最大动力射程还不到三十公里。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中,日本大受刺激,决定自行研制新一代空对空导弹,而且明确提出,性能要过ai2od。只是研制新式导弹的难度非常大,即便加大投入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到成果。

二零一七年底,日本在采购f-22a的时候,同时引进了一批ai2o。

有趣的是,这批导弹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用在f-22a上的ai2od,另外一种则是正在被美军淘汰的ai2obsp; 日本这么做,无非是价格问题。

必须承认,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ai2od的性能也得到了证明,战后与p1-12一并成为最热销的中程空对空导弹,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在订单应接不暇的情况下,雷锡恩公司没有理由贱卖。

结果就是,ai2od的外销价格由战前的五百五十万美元涨到了一千二百万美元。

这个价格,过了很多国家的承受能力。

当时,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沙特,在签署了四十八架f-22a的采购订单之后,也仅仅购买了三百枚ai2od。

日本批采购了六十架f-22a,作为订单的附加部分,只购买了一千枚ai2od。

这个数量,勉强够六十架f-22a进行三次大规模空战。

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以及替换性能落后的aa-4,日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更加廉价的ai2obsp; 要知道,ai2oc的单价只有四百万美元。

结果就是,在购买了一千枚ai2od的同时,日本还以二百五十万美元的单价从美军手里购买了两千枚二手ai2obsp; 不可否认,这些导弹非常昂贵。

三千枚导弹就价值一百七十亿美元。

只是,比起同样水涨船高的战斗机来说,导弹还是非常便宜。要知道,一架f-22a就顶得上三十枚ai2od了,而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平均消耗十八枚导弹击落一架f-22a。

当然,日本采购的ai2oc没有用在f-22a上,而是用在f-15j上。

也就是说,与j对阵的f-15j使用的是性能已显落后的ai2oc,而其最大动力射程仅仅只有六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