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节(2 / 2)


  梁山伯并没有居功。

  看见祝英台心情还算不错,梁山伯犹豫了着开口:“祝兄,不知你可知道‘苦饥寒,逐金丸’的典故?”

  逐金丸?

  “你是说汉武帝身边的韩嫣……”

  祝英台满脸疑惑地回答着。

  然而她话一出口,脑中立刻电光火石般领悟了什么,顿时一张脸红的可怕,连话都说不出来。

  汉时,韩嫣为汉武帝的宠臣,进出宫廷都乘坐天子的马车。

  恩宠最重时,他在长安街头以黄金为丸,以百姓为猎物,每天都会投掷十多枚金丸给贫寒子弟。

  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所以当时长安有语:“苦饥寒,逐金丸”。儿童们每闻韩嫣出弹,都辄随之,望着弹丸落地的地方奔跑。

  他用金丸射人引起长安拥挤踩踏,又乘坐天子马车有僭越之举,引起当时许多人的嫉妒和不满。

  正因为他言行并不端方严谨,最终被人诬陷,落得服毒自尽的下场。

  祝英台再笨,也瞬间了解了梁山伯为什么突然提起此事,再加上刚刚在门口引起的骚动,自然是羞愧几不能言。

  好在梁山伯是个有雅量的人,见祝英台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遂笑笑不再多言,从书囊里拿出书墨等物摆在了桌上。

  这些士族并不明白自己有时候的无意之举,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不想去明白。

  心善,也要看如何行善。

  祝英台能够立刻能了解他的意思,已经很让人意外,至少他比很多恣意妄为的士族要懂得“体恤”。

  比如说……

  梁山伯不露痕迹地看了隔着祝英台而坐的马文才一眼,却发现马文才也在不动神色地看着他,两人眼神略略有了接触,又一触即分,都装作不知情的样子。

  等梁山伯也拿出一袋小棍放在案上后,祝英台终于忍不住了,在半夏给她准备的书袋中也尝试着摸了起来,最后摸出一个和马文才差不多的小筒。

  打开一看,里面是许多兽骨做的小棍。

  好吧,她已经放弃去探究这是什么。

  反正大家都有就是了。

  气氛有些奇怪,又有些尴尬,加上马文才和梁山伯两个带着冠帽的甲科生居然也来了西馆,整个课室之中有了一种古怪的肃静。

  这种肃静一直保持到教算学的助教进了屋子为止。

  五馆之中,有官位在身的学官并不多,除了贺馆主是博士以外,只有寥寥几位是助教,能够享受朝廷的俸禄,其余讲士,不过靠教授课业谋生罢了。

  这祖助教便是朝廷供奉的助教之一,而且是丙馆里唯一一个只教授算学,不兼任旁科的助教。

  算学素来被誉为难科和杂科,比起书学,学算学的人少了大半,祖助教一眼望去发现人数并没有多几个,可甲科的马文才和梁山伯居然都在,而他最为期待的新生祝英台也正满脸好奇地看着他,忍不住捻须一笑。

  竟然有甲科生都来听他的课,怎叫他不欢喜?

  且看他的本事!

  于是乎,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之后,祖助教直接开始叫所有人拿出笔墨开始“做题”,直让堂下哀嚎连天。

  题目并不难,对于祝英台来说,古代数学最大的问题是“阅读理解”而不是运算,但有原身祝英台的底子在,听懂这些古文简直就跟同步翻译没什么区别,所以祝英台仔细听完了题,拿起笔就在纸上算起了答案。

  只是最简单的四则运算嘛!

  看来这助教心肠不错,没有一来就给下马威。

  待她算好写下最终的数字,抬起头时,却发现无论是马文才还是梁山伯都是皱着眉头,开始在案上摆弄着许多……小棍?

  她古怪地环顾四周,只见无论是谁,都手中持着一把小棍,或横或竖,均是一脸认真的在桌子上排列着,等排列完后,再数着小棍的排列方式,在纸上仔细地写下数字。

  如此几番拨弄小棍之后,数字也越写越多,等到马文才、伏安和梁山伯等人都搁下笔时,祝英台已经懵了。

  这这这小棍……

  难道跟他们小学时候学算数的小棒子一样?

  祝英台还在发懵,一直注意着她的祖助教却已经来到了她的身前,见她面前的算筒都没有打开,有些不悦地从案上拾起她记着答案的纸,再见只写着一两行数字,脸色更是不好。

  可看到最后的答案,祖助教“啊”了一声,指着那答案低头问祝英台:“不用算筹,你如何得出的答案?”

  祖助教一句话,引得所有人齐齐向着祝英台看来。

  包括马文才和梁山伯。

  算筹!

  啊,这就是传说中的算筹!

  祝英台恍然大悟,而后感觉到所有人都在看她,身子微微一僵。

  “就,就这么算……”

  她哪里会用算筹!摸都没摸过,只是听说过这个东西而已!

  “这么算是怎么算?”

  祖助教继续逼问。